化学化工学院赴桂塘村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实践活动
作者:杨殿民 于菁 时间:2025-07-02 点击数:
为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,7月1日,化学化工学院“焕青行”志愿队深入淮阴区桂塘村,开展“分类新时尚,环保小课堂”科普实践活动,通过“科普宣讲”、“创意手工”、“书法互动”三维课堂,为当地中小学生和村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环保体验。
知识课堂:从垃圾分类到认知启航
在垃圾分类科普课堂上,焕青行队员结合图文视频与生活实例,深入浅出讲解垃圾分类四分类标准及常见误区;设置“分类大闯关”互动游戏,利用模拟垃圾桶和分类卡片进行实战考核,评选“环保小卫士”并颁发徽章证书,激发参与热情。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以及获得的荣誉带回家中,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“小小监督员”和“宣传员”。


图为志愿者宣讲 焕青行队员摄
艺创工坊:从废品重生到墨韵新生
在“变废为宝”手工课上,志愿者们利用塑料瓶盖、易拉罐等废弃物华丽变身为创意手工艺品;书法互动环节,在志愿者的引导下,孩子们挥毫书写“垃圾分类,从我做起”,并按下象征行动决心的绿色手印,在艺术创作中深化环保责任感。

图为手工环节 焕青行队员摄

图为手工作品展示 焕青行队员摄

图为书法环节 焕青行队员摄
数研行动:从数据赋能到乡治焕新
在乡村环境调研中,志愿队员走村入户开展垃圾分类问卷调查,精准摸清村民认知水平与实践现状;同步实施“河我一起·净土计划”,在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,志愿者团队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对采样点水质进行pH值测定,测得水质pH为7.70,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,使用无菌采样袋封装带回院实验室检测分析,为乡村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。


图为问卷调查过程 焕青行队员摄

图为曹远鑫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土壤、水质监测 焕青行队员摄

图为活动合影 焕青行队员摄
未来,化学化工学院将持续深化“教育+实践+调研”模式,让环保理念在乡村扎根生长,通过知识普及、社区实践、资源循环等行动,撬动公众环保意识提升,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,用分类投放的文明之举改善人居环境,让绿色分类成为践行双碳目标与红十字精神的青春载体,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文力量。
编辑:于菁 审核:唐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