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淮阴师范学院晶态多孔材料团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《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》期刊上发表了题为“Structural regulation and photophysical insights into zero-dimensional organic copper(I) halides with thiophene-substituted phosphonium cation”的研究论文。该论文以淮阴师范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,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和淮安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。
该研究报道了三种零维铜簇结构:(2-TTPS)[CuCl2] (1)、(2-TTPS)2[Cu4Br6] (2) 和 (2-TTPS)4[Cu4I8] (3),它们分别由2-TTPSX配体(2-TTPSX = 三苯基(2-噻吩基)膦氯化物/溴化物/碘化物)与中性CuCl/CuBr/CuI自组装形成。这些CuX盐具有形成高核聚集体或簇的倾向,从而导致特定的结构丰富性。在结构1中,两个[CuCl2]-单元沿c轴交错排列。在结构2中,较大的[Cu4Br6]2-无机单元被2-TTPS+阳离子完全包裹,每个Cu+位于[CuBr4]3-四面体结构的中心。结构3中的铜簇具有前所未有的中心对称四聚体形成。通过使用不同的CuX盐进行单晶生长技术的控制,实现了铜簇类型的变化。
在分别用408 nm、395 nm和397 nm的光激发下,这些化合物表现出黄色、红色和黄色的发光。研究分析了随着卤素体积的变化,铜簇结构单元从单核铜过渡到四核铜簇的过程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研究了这三种化合物的光物理机制,认为其发光源于铜卤簇向有机阳离子的电荷转移跃迁。该研究为零维铜簇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022286024017599
编辑:王慧 审核:严玉波